大漠胡杨·民族之魂
大 红 袍 画 家
有泉

水墨胡杨第一人

发表时间:2022-07-20 21:24作者:赵一明

国防大学教授、著名美术评论家   赵一明

冀有泉以独树一帜的水墨胡杨画蜚声中国画坛,被誉为“水墨胡杨第一人”。

有泉幼承母训,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。他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,师承大师,博采众家,继承传统,融通中西,在中国画领域求索进取,开拓创新,不断攀登艺术高峰。

早年,他着力于山水画和冰雪画题材的创作。他画山水,注重于意境开掘、定格赋形。画面雄奇险峻、气势磅礴,透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炽热感情。他的冰雪画更有特色。他充分运用水墨和宣纸特性,创新传统技法,衍化出在宣纸上通过墨色浸润和恰当留白,最大限度凸现冰雪质感的独特绝妙画法。从长白林海到雪域高原,从莽莽昆仑到苍凉北极,他以新的语言样式展现了一个壮阔、博大、深沉、雄厚、瑰丽、美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冰雪世界。他的一系列冰雪画作品追求冷中寓暖、刚中含柔、清中见奇、朴中蕴美的艺术风格,为他赢得“军中冰雪画第一人”的美誉。

有泉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艺术成就,开发出前人没有涉足的一个绘画领域——水墨胡杨画。

中国画坛,素有林木入画的传统。诸如松柏槐桧、柳杨桦枫、桃杏柿梨、椰榕梅竹,都是中国画描绘的主要对象。尤其梅竹松柏,更受推崇和青睐。古今不少画家,对其认真研磨,悉心刻画,不仅留下众多艺术珍品和传世佳作,而且积累总结了丰富的技巧和画法。然而,以胡杨入画,并得此雄魄气象和高远意境,古往今来,冀有泉可谓第一人!

谈起与胡杨的相识,有泉动情地说,是巧遇,也是机缘。10多年前,他因工作任务来到浩瀚的塔克拉玛干。不经意间,他看到,一望无际的荒漠沙海中,挺立着一片一片绿色的生命——胡杨林。军旅生涯几十年,有泉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、长城内外。为了绘画创作,他也曾入林海,观松涛,寻访古树名木。但他从未见过有哪一个树种,能像胡杨那样,顽强地生存于死亡之海。严寒、酷热、盐碱、干旱、狂沙、暴风,都摧不跨胡杨的生命意志和力量,也挡不住它1亿3千多万年生命的历程。它那茁壮蟠屈、疤痕斑驳的铁骨身躯,抗争着死神的鞭打;它那老去依然站立,昂首仰望苍穹的虬曲枯干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;而那老树生发的新杈,枯枝抽出的嫩芽,展现着死生的交替、生命的轮回……置身于胡杨林中,有泉身上的军人气质和画家敏感在涌动,在升腾。他似乎被雷电击中,阵阵晕眩。他感慨与胡杨相见恨晚,又一见如故。他认定与胡杨结下了不解的画缘。

此后,有泉又20多次踏入大漠。他在不同季节探望胡杨,以把握其四时之异、阴阳之变。盛夏,他的血喂饱了鲜尝如此美食的蚊虫,身上奇痒难耐。严冬,他不顾病腿关节痛复发,拍下难得一见的冰雪胡杨镜头。他的胡杨写生稿和照片有数千幅之多。古人云:“搜尽奇峰打草稿。”现如今,有多少人愿意这样脚踏实地下苦功夫呢?有泉每一次重逢胡杨,都是心灵的对话,情感的交流。从相识到相知,胡杨苍凉、高古、雄奇、伟岸的形象刻入有泉脑海,胡杨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化入有泉的灵魂。他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冲动,要通过自己的画笔,让世人认识胡杨,了解胡杨。

这注定是一条艰苦的路。有泉在山水画尤其是冰雪画创作上,已颇有心得和造诣,为画界所称道。然而,描绘胡杨却是新课题,没有前人的经验和画法可以因袭照搬。既然认定了目标,就要趟出一条新路。他殚精竭虑,反复探索,忍痛毁弃的画稿就有数尺之高,终于在借鉴和突破前人的基础上,悟得“冀氏胡杨画法”。

他尝试各种用色,最终体会到,水墨二科简朴、素净、率性、本真的特性,最适合表现胡杨独特的品格。他将以往水墨冰雪的心得改进后用于胡杨,注重运水,因势运墨,以心运手,妙用七法。他的水墨胡杨墨色苍劲、浓淡相宜,层次清晰、富有纵深,形神兼备、气韵俱盛,将胡杨不屈的生命张力以及它所处的生死强烈对比的生存环境,表现得酣畅淋漓,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。

有泉画胡杨,非常讲究构图、布局。无论远近分布、高低错落、大小搭配、疏密相间、动静结合,都既合法度,又独具匠心。近景,一棵老去的胡杨倔强挺起身姿,衬托远处的新生胡杨,更显其枝繁叶茂、生机盎然;月夜,塔里木河倒映着一株胡杨怒龙警虬般的身影,透出它高傲独立的性格;林间,一行驼队缓缓穿行,驼铃声似乎叮当响起,愈显胡杨林的幽静神秘;朵朵浮云、三五飞禽,顿使静止的画面灵动飘逸、富有生气……有泉的一幅幅胡杨画,耐看,耐咂摸,回味无穷,美不胜收。

如何描绘胡杨奇异的生存状态,是难题和挑战。有泉为此追新求变,其笔法技巧独辟蹊径。与其他树种不同,胡杨千年不死、千年不倒、千年不朽。上下几千年、相隔数十代的胡杨共生共存。画得不好,就会千树一面,分不清老少辈分、年代短长。有泉用独创的“飞白”和皴法解决这一课题。他先以遒劲的线条,勾勒胡杨枝干骨架。然后,区别对象,在留白处运用各种皴法加以不同的皴擦渲染,将老与新、枯与荣、死与生各种状态胡杨的肌理、质感、天然野趣,刻画得栩栩逼真。可以说,这是有泉在笔法技巧上对林木画的一大突破和贡献。

品读有泉的胡杨画,有如聆听生命礼赞、英雄颂歌。画面上,风暴沙尘正呼啸扑来,胡杨毫无惧色,挺身迎战;数九寒天,胡杨笑傲冰雪,期待雪化时难得的源头活水;彤云重压,电光迸裂,胡杨挺胸承接大自然赐予的能量,孕育新的生命;骄阳似火,大漠生烟,胡杨撑起一片一片浓荫,在它营造守护的绿洲中,野驴饮水,飞禽鸣唱,芨芨草、骆驼刺自在生长,它们与胡杨一起,高奏生命交响……有泉画中的胡杨无愧是大漠英雄树、绿洲守护神!

品读有泉胡杨画,有如展开历史长卷,走进时空长廊。这历经沧桑的胡杨,伴随中华走过数千年磨难与辉煌。它曾眺望秦时明月、汉时烽火;它曾惊闻鼓角震天、战马嘶鸣;它替丝绸之路的商旅遮阳挡沙,它为屯垦守边的将士洗尘接风;它与腾空的蘑菇云同起舞,它与飞天的神舟号共欢唱……胡杨是精怪,是神树,它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情感,通过有泉的画笔,穿越时空,直达人的心灵。每观有泉胡杨画,总让人肃然起敬,浮想联翩。

回顾胡杨画的创作之路,有泉感慨:“胡杨魂系大漠,我已魂系胡杨。”诚哉斯言!作为与有泉相交40年的战友,我深知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。

有泉身上透着胡杨甘于奉献、泽被众生的品格。他长期资助一位穷困地区的农村女孩,读书择业,在北京创下一片天地;他为生活困难的转业战友慷慨解囊;他为地震灾区的重建捐画义卖;他无偿为部队精心创作20多张巨幅山水画和胡杨画,获得官兵“德艺双馨”的赞誉。

有泉这位关东大汉的阳刚雄健气质与胡杨何其相似。他们之间兴许是前世缘分!近20年的魂牵梦绕、近20年的执着追求、近20年的不懈探索,有泉与胡杨已浑融一体。人似其画,画如其人,作品自然臻入化境!有泉的胡杨画已然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,它的雄浑大气、昂扬刚健,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。

当今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,需要这样的风格。2009年2月,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,用相当的篇幅谈到胡杨:“在那浩瀚的沙漠中,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,叫胡杨。它扎根地下50多米,抗干旱、斗风沙、耐盐碱,生命力极其顽强。它‘生而一千年不死,死而一千年不倒,倒而一千年不朽’,世人称为英雄树。我非常喜欢胡杨,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。”一个大国总理对全世界介绍和赞美胡杨,实属罕见。但是,我们只要把胡杨精神与“民族复兴”、“大国崛起”、“多难兴邦”、“居安思危”、“弘扬民族文化”、“打造软实力”等等联系起来,就不难理解弘扬胡杨精神的深层意义。由此,也就更加感叹有泉胡杨画所富含的时代精神。难怪一位企业家朋友观赏有泉的胡杨画时热泪盈眶。他说:“对企业来说,能做到百年老店的,真是凤毛麟角。而胡杨在那样严酷的环境里千年挺立,令人钦佩。”他将有泉的一幅胡杨挂在办公室,时时激励自己。我想,人们在看到有泉胡杨画作时,会有同样感受。因为我相信,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有永恒的审美价值!

分享到: